首页 >> 新闻中心 >>实务论坛 >> 围绕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发明展开的专利之争
详细内容

围绕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发明展开的专利之争

时间:2015-05-12        阅读

微信图片_20180207145053_副本.jpg


最近,围绕CRISPR(一种对生物的DNA序列进行修剪、切断、替换或添加的基因组编辑技术)激烈展开的专利之争正在火热地进行中,这个被誉为迄今为止本世纪生物领域最重大突破的技术的专利归属至关重要,因为具有数十亿美元的潜在商业价值需要相应的专利作为一种保障。

2012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生物学家Jennifer Doudna和Emmanuelle Charpentier在《科学》杂志上首次公开发表了CRISPR编辑技术。并因此于今年1月份获得了300万美元的生命科学突破奖,而且入选美国《时代周刊》发布的2015年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名单。以上足以说明其在学术做出的卓越贡献以及受到了社会的高度评价。然而,在专利上有人已经抢先了她们。2014MIT Broad研究所的科学家张锋向美国专利商标局提交实验室笔记等证据证明CRISPR是其发明,并最终获得了专利。

尽管根据美国专利法的first to file原则,专利权属于第一个递交专利申请的人,专利权的授予对象从“最早的发明者”(First-to-Invent)修改为“最早申请的发明者”(First-Inventor-to-File)。加州大学早在20125月就递交了专利申请,比MIT7个月,相对更容易获得专利。但是由于这项发明的日期早于专利法first to file原则的实施日期(2013316日),该案件还需要按照之前的first to invent原则进行,即能够证明自己首先发明了CRISPR,则在获得专利上占据了更大的优势。

对此,加州大学的科学家们也举出了自己的各种证据证明自己才应该获得CRISPR专利,并于近日向美国专利商标局提出申请,要求其重新审核去年给MIT授权的关于CRISPR的专利。

目前,最终的结果还未确定,但毫无疑问的是专利之争在未进入商业实施中已然爆发,一个具有前瞻性的发明技术必然会衍生出大量的商业价值,而自身利益的保障则必须依靠专利这种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手段。CRISPR的专利之争还在进行中,但是另一个在科研、专利以及商业领域都极有代表性的案例则再一次印证了大学专利技术合理的转化运营的重要性。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最早是由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物理学家保罗·劳特伯尔研发出来,该科学家凭借其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的贡献获得了2003年诺贝尔奖,并被誉为“MRI之父”。尽管其在科研上的成果不言而喻,并得到了大量的荣誉,但是“MRI之父”以及其大学错过了一个可以带来数十亿美元的巨大商机,而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当时并未意识到MRI的潜在价值,认为其价值甚至不及专利申请的费用,最终没有选择申请专利来保护自己的发明。然而,同样一直从事该领域的雷蒙·达曼迪安博士嗅到了MRI中的巨大商机,对MRI技术相关专利进行了最早的布局,拿到了MRI第一份关键专利,并且进行了相应的发明市场化。随着MRI技术不断成熟,各大公司开始了紧锣密鼓生产与MRI相关设备。达曼迪安博士对那些侵犯其专利权的公司提起了诉讼,被告公司纷纷选择了“破财免灾”的和解方式,只有通用电气、西门子、飞利浦等大公司和其选择了法庭上的针锋相对,涉及通用电气公司的诉讼从1992年持续到1997年,然而最终仍难逃败诉的命运,赔偿将近1.3亿美元的巨额。MRI是一种典型的革命性技术创造发明,以此技术构建了一个全新的产业,但是对于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以及“MRI之父”并未获得与其付出相称的回报,而且在各个方面还受到达曼迪安博士等人最早进行的关于MRI专利布局的影响。总之,一个糟糕的专利转化运用使其丧失了同时收获荣誉与财富的绝佳机遇。

事实上,大学和科研院所通过其在科研领域的贡献及投入获取相称的利益并非不道义。对于发明者来说,由专利运营带来的利益则是对于其前期科研投入的人力物力的一种回报,从某种意义来说,恰恰是对创新的一种激励。美国专利商标局旧大门上方镌刻着亚布拉罕·林肯的一句名言:专利制度为天才之火添上利益之油。专利制度是创新利益的制度保证,而专利运营则是创新利益的实现过程。所谓专利运营指的是创新主体通过专利体系,实现其研发投入的成本回收与利润实现的过程。

中国的大学和科研院所从来就不乏好的发明甚至革命性的技术,但是如何能让中国的智力资源实现公允的价值则十分关键。青蒿素,一种完全国内自主研发的国际首创的抗疟疾特效药,是中国科研人员日夜辛勤的智慧结晶,但是并未给中国制药行业带来与之相匹配的经济效益,而且也几乎没有国际产业链的丝毫优势。据统计,目前的国际青蒿素药品市场,外资所占份额已超过八成,中国仅仅成为青蒿素的廉价原料基地。没有积极地进行专利布局是造成如此尴尬境况的原因之一。由于过去中国对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认知不充分,大量科技发明“无私”地为外国专利活跃者做了“嫁衣”,导致大量智力财富流失,中国孜孜不倦的科研工作者无法得到应有的回报。

随着中国加强对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的重视程度,大学及科研院所扮演的角色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由纯粹的学术机构转化成推动社会创新及汇集智力资源的关键力量。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以及国际科技论文数量位居世界前列,合理地对科技成果进行转化运用事关整个社会的发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助国外若干成功经验,吸取其失败教训对于如何让中国的智力资源实现其公允的价值大有裨益,而从源头上讲,加强对高质量的知识产权的重视才是根本。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